而此次聆聽 eNVy,也在我的音樂人生中有了重要的意義。久別重逢的不只是他們,離開台灣近三年再回來,我新鮮的使用著 7-11 的 ibon 系統購買 The Wall 的表演票,(OS:當年哪有這種方便玩意。)等著小 A 下班一同風塵僕僕的騎車衝表演。公館、The Wall,那麼熟悉又陌生。我們剛好在開場時抵達,興奮的抓了票就衝進去,小小地室內空間滿滿的人,暖場團「直到看見鯨魚的眼睛」已經站在台上。沒多久器材似乎出了問題。我不是太在意,跑進跑出的在小白兔與表演場地亂晃。亂糟糟的台灣永遠需要熱情,暖場團 unplugged 的測試演奏了幾首搖滾教科書,然後壯烈的下台,觀眾報以溫暖的掌聲。
跑去換了可樂回到 PA 台左側佔了個視野良好的位置。沒多久 eNVy 上台了,戴著棒球帽的大叔主唱,和非常盡責埋首刷弦的整個樂團,和記憶中一模一樣的出現了。這時,我突然想起我從來沒有聽過 eNVy 的室內場表演呢。「等等不知道會不會很重哪。」我在心中這樣問自己。不過,eNVy 雖然是以狂暴嘶吼著名,整個音場與編曲卻異常和諧。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層層疊疊的噪音裡織出動聽的弦律,張大耳朵可以聽到許多細微的感人之處,穿透人心的情緒能量不是簡單的後搖滾公式可以解釋的。eNVy 的鼓也非常之好,狂暴卻穩重,那種近似切分音的雙節奏在別的團裡相當少見,優異的鼓擊彷彿牽引著整個樂團表演的情緒節奏,搶眼的讓人完全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站著,我很冷靜的聽著 eNVy,內心裡偷偷地、小小地感動著。稍微增長的觀演經驗,使得 The Wall PA 或燈控浮現出的細微問題,清楚的干擾著我欣賞表演的情緒。耳朵不要太挑剔果然比較好啊。我穩了穩心情,把自己再次沉默在 eNVy 的音樂裡。在經驗老到技巧純熟的 eNVy 現場,這並不是太困難的事情。聽到沈浸之處,我和小 A 互相交換著默契的手勢與眼神。前排搖滾區早就瘋了,那來回衝撞的「布朗熱分子運動」(註),精準的反映出樂迷心中無可遏抑的趨力,沒有噪音的身體擺動很令人屏息。我覺得有趣,受到日本文化影響甚深的台灣樂迷,也是以這樣內斂激情的認真,表達若狂的欣喜。
結束後,我和小 A 很快的離開現場。出來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擺設等等供簽名留念的桌椅。「要留下來嘛?」小 A 問我。我擺擺手,鼓鼓的內心比什麼都來的重要。揚長而去,我們直奔大學口「藍家割包」,享受在台灣觀演後享受美味宵夜的特殊權利!一邊吃著好吃的割包,小 A 興奮的談著今日觀演的感受。看著他炯炯的眼神,這才發現他看得比我還高興。「實在是太好聽了啊!」望著他詞窮卻滿溢的感動,尋思 eNVy 是有療癒效果的真實。這樂團實在太適合長期處在壓力下的小島居民了。小 A 對重搖滾(hardrock)音樂的接受度其實比我來的低,我們討論了 eNVy 的音樂解構,再次發現音樂的難以歸類性。「eNVy 屬於很好入耳的音樂!」通常用來形容 eNVy 的標籤並無法恰如其分的表達這一個特性,這只屬於樂迷之間的囈語,如往常一樣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
我遇到難題了,我不是冷眼旁觀的樂評人,可以冷酷地對著筆下的樂團無端操控生殺大權。從來,除了走馬看花的 Festival 以外,向來我只書寫自己摯愛的樂團。我給自己定過規則:再怎麼忙碌,怎麼的讓自己的生活如同浮雲東流,樂團的觀演紀實都是不能夠忘記的。我可以從裡面得到太多樂趣,找到在不同的氣味空間中一種心跳的、活著的感覺,與圓夢的雀躍心情,對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非常無法專心,我不斷的環視周圍看樂迷的反應。B區的 hardcore 樂迷可能不是很多,但仍有許多人非常高興的又唱又跳,也有許多人和我一樣帶著困惑的表情。其實不只現場音場的問題,Oasis 這次的 setlist 在編排上也是新舊歌穿插,情緒讓我很難連貫,一直到表演最後幾首進到 Encore 時我才比較有樂在其中的感覺,Liam 跟 Noel 的聲音在那麼多年後還是保持的很好。「Wonderwall」、「Don't Look Back In Anger」等名曲我都跟著盡興的大聲唱,不過在B區的許多人顯然是不會唱的,身在一群非 hardcore 樂迷中,感受可能也會打點折扣吧。
終於,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表演很快就結束了。儘管大家很熱情的想要二次安可,主辦單位礙於時間規定,只能派個冷冰冰的小姐上台迅速的閉場。整場表演完全搔不到癢處啊,這真的是個唱會嗎?(OS:參加過的國外 Festival headliners 也都是兩個小時以上啊!)我們非常失望的走出會場,沿路依稀聽到許多人的討論:「今天的現場聲音有問題。」我點頭稱是,失望難過的感覺充塞了整個心中,完全沒有剛看完表演那種興奮快樂的情緒。今天這場表演我只覺得我必須要「非常用力」才能勉強換回一點點的感動。Oasis,他們就在那邊陪著我們,但不知道為什麼,不對的聲音直接干擾我的情緒,其他的一切也都跟著失去味道了。
我的腦海中浮起了傳奇樂評人 Lester Bangs 在 Almost Famous 中對主角說的話:「My advice to you. I know you think those guys are your friends. You wanna be a true friend to them? Be honest, and unmerciful.」
我們仍然是朋友吧!我把 Oasis 的 Morning Glory 再次翻出來按下 play 鍵,Wonderwall 刷刷的空心吉他再次傳來,仍是美好。「我見過你們。」我在心底這樣告訴自己,好像輕易的原諒了好友一個無心的錯誤一般,那個不那麼美好的夜晚,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由於上學期修不同課,因此我好久沒能跟巴西好友好好聊音樂了。突然之間的見面讓兩人又驚又喜,去年暑假一起工作的美好回憶都深植在兩人心底。「Let’s have more fun together before I leave!」聊了半晌彼此承諾,一定要再一起去看場好表演,為咱們珍貴的 MBA Rocker 友情多添一筆珍貴的回憶。
沒幾天又在學校碰到,R 開心的告訴我,有個好團要來 Rochester 了。
「啥團?」我問。「記得我告訴過你的九零團 Collective Soul 嗎?走吧,他們是我青春的回憶啊。」他興奮的回答。「沒問題啊,就這麼決定,咱們走吧。」我對 R 的品味太有信心。去年一個暑假我們幾乎比對過喜歡的所有樂團,他喜歡的我沒有一個不喜歡,口味根本是異常的雷同,我都不知道啥時在巴西多了個雙胞胎兄弟了。因此,我們就這樣敲定了 Collective Soul 的行程,回家告知小 A,三人一起興緻勃勃的規劃買票等後續事宜。
Collective Soul 表演的當天是週二晚上,R 為了這場表演還得提早翹課,不過我們去接他的時候他一臉蠻不在乎的興奮表情,「Let’s go! The class is boring. Rock’n’Roll is much more fun!」我們跟著又笑又鬧,光看他平常沉靜的外表實在很難相信他是個瘋狂的 Rocker 啊。於是,我們沿途開始討論起 Collective Soul 的歷史與樂風。我雖然跟 Collective Soul 不大熟,但也特地做了些研究。美好的九零 Grunge 年代永遠是我珍貴的回憶,尤其是Seattle Grunge 始祖 Nirvana 就是引領我踏進搖滾樂的重要樂團。儘管 Collective Soul 也是屬同年代的樂團,但他們發跡於南方的喬治亞州,因此自成一格的發展。雖然他們並不在 Seattle Grunge Mainstream 的音樂場景內,但誰也沒辦法否認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不過他們最近一張專輯開始走流行樂風了。但我想他們還是很棒吧。我年少的時候超喜歡他們的啊。」R 有點小心翼翼。我想這也許是某些美國搖滾樂團為了生存所選擇的命運。「我希望他們多玩一點舊的專輯。」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抵達了市中心的表演場地。
暖場團 Josh Kelley 把玩著非常流行樂風的搖滾,卻一點都不好聽,看的小 A 和 R 頻頻搖頭歎息,「byebye!」我們不斷的希望他趕快結束,邊聊著 Coachella 海報上有奇怪 Gap 的事,R 一直打趣的說 new add 會是 Josh Kelley。「Oh! Come on!」我們一邊笑鬧一邊和中年觀眾們一起很有素養的等待 Josh Kelley 結束,約莫 15 分鐘後燈光一暗,Collective Soul 上場!
Collective Soul 一開始,我雞皮疙瘩馬上起滿身,天啊這才是 Grunge 啊,他們充滿現場的爆發力,開始的好幾首曲子吉他 solo 加上主唱 Ed Roland 迷人充滿磁性的嗓音搭配起來真是非常的好聽。他們真的是非常棒的現場團,主唱 Ed 不時甩動長髮擺著各種奇怪的姿勢,不時拿著麥克風架扭來扭去的演唱,不時和觀眾擠眉弄眼的互動,完全充滿了搞笑型的個人魅力。很難想像這麼有娛樂效果的「親切」演出下,會是這麼美麗的致命嗓音。我旁邊的大叔大嬸們早就都樂瘋了,他們不時的尖叫,一首一首的搖頭晃腦跟著大聲唱,我瞄了一眼二樓,連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都快樂的跟著手舞足蹈。第一次見識到中年樂迷的投入甚至比年輕人更瘋狂,我們算是大開眼界了。
表演中段,Collective Soul 開始玩一些新專輯的曲子,果真是流行樂風。大叔大嬸都是兩眼冒星星的死忠樂迷,什麼音樂都來者不拒。坦白說,樂風的轉換讓他們立刻判若兩樂團,我實在無法理解這麼有才氣寫出與表演出剛剛這麼動聽吉他曲的 Collective Soul 為什麼要迎合流行,不過他們一樣揮汗賣力的投入表演。幾首曲子之後主唱 Ed 大聲問:「Do you want to go back to 90s again?」觀眾歡呼,表演就又回到了扣人心弦的吉他 Grunge。結束的高潮後人群依舊不肯散去,安可後他們很灑脫的肩搭肩走出來,爽朗的笑著回應觀眾的歡呼,也賣力的盡情最後的演出。我突然間發現他們受歡迎的真正原因,我也真心的喜歡上這個實力堅強卻直爽有趣的南方樂團了。
春假的芝加哥行其實是倉促決定,美東美西美南都跑了多次,就差中部大城這臨門一角,所以雖然春寒冷冽,秉著 Rochester 出身還有啥好怕(註:Rochester 是著名的冷)的精神,就這樣安排了風城之旅。行前急就章的搜尋資訊,靠著今日網路資訊爆炸,參考了許多觀光網站與 Pulp 的芝城記行,勉強揉出個觀光兼搖滾的四不像之旅。查到 The Raveonettes 在 Double Door 剛好有演出,欣喜若狂,立時決定朝聖而去。
The Raveonettes 是丹麥團,但近幾年來在美國四處巡迴,發展良好。復古紮實的吉他噪音與甜美單純的動聽曲風擄獲了許多死忠的樂迷。去年暑假巴西樂友為了他們直衝多倫多,回來後一直大力推薦。那時候我們最喜歡一邊討論 summer project 一邊放 The Raveonettes 甜膩膩的旋律。聽的時候腦袋搖來搖去,咚咚咚的鼓擊讓心情想不好都不行。
The Raveonettes 不是什麼超級天團,15 元的票價十分平易近人。我們決定吃完晚飯直接去 Damon 晃晃順便買票,才七點多闖進沒人的 Double Door 剛好撞到工作人員在吃飯,他們表示票所剩不多,好在我們提早到,等了約半小時後也順利的準時入場,還在閣樓的小包廂佔了兩個視野良好的位置,一口可樂一口啤酒的看著人們徐徐進入不算小的表演場地,真是好不愜意。
我們一邊等開場,一邊享受濃濃的芝加哥搖滾氣氛。Double Door 感覺很像放大版的 The Wall,角落裡的吧檯賣著各式啤酒,室內控制抽菸人數,所以人雖多空氣卻很乾淨。這邊的搖滾樂迷和台灣早期頗像,流露出小眾菁英的書卷味。大部分的男生穿著襯衫背心,女生則是 OL 打扮,沒有刺青爆跳的小鬼頭,芝加哥的搖滾樂迷和這城市一樣,散發出一股令人舒服的文化氣息。
開場團 Black Acid 是五人組合。玩著中規中矩的搖滾,實力卻不甚堅強,主唱音質特殊但不是我的菜,鼓手的鼓點也缺乏感染力,完全靠貝斯和吉他在撐場面,有許多首沒有主唱的器樂曲我覺得都比有主唱好聽,台下的反應也稀稀落落,不過,這邊的樂迷態度很好,儘管只是個暖場團,大家還是十分捧場的專心傾聽。
晚上十點 The Raveonettes 正式開始。雖然只有兩人加一鼓手,The Raveonettes 的功力硬是不同,他們的現場雖然仍走甜美曲風,但比起專輯錄音明顯狂暴許多,很多時候我除了看到 Jesus And Mary Chain,還看到 My Bloody Valentine 或是 Slowdive 的影子。男主唱 Sune Rose Wagner 非常有感覺,他的編曲天份在現場也一覽無疑,不管是玩弄吉他噪音或是帶點魅惑的嗓音,都發出慑人的魅力,結束的安可曲 Aly Walk With Me 噪音悅耳過癮至極,讓人幾乎不捨離去。
結束後我們走向舊舊的露天木板地鐵站,俯身看著 Double Door 散場的人群。夜已深,天寒,月台的人都擠在電暖燈區取暖。我想著這個城市的某種面相是那麼的像我熟悉的台北市。這個號稱藍調之都的城市,它濃郁的搖滾血液承先啟後,足夠的文化養分亦孕育出後搖滾這樣的美麗樂音,什麼樣的音樂似乎都能立刻融入,這個音樂場景是這麼的和諧、優雅、不費氣力。
The Raveonettes 甜美的白色噪音和它搭配起來真是合適極了。搭上回家的電車,腦海裡除了不散的噪音外,胸中還有一股滿滿脹脹的,滿足氣息。
Tori Amos 這次為新專輯巡迴的演唱會,雖然沒有到 Rochester,但是左右鄰居 Buffalo 和 Syracuse 她都有停留。因此,一得知消息,Tori 大粉絲我馬上就上網訂了票,選了稍近一點水牛城,開始期待 Tori 的到來。
表演當天是星期三晚上。日子一如以往,沒有任何喧鬧的節慶氣息。我們風塵僕僕的開了車西前 Buffalo,表演在當地著名的 Shea's Performing Art Center 舉行。那是一個演出百老匯音樂劇、裝潢古典優雅還有吊燈的那種劇院,劇場聲響極佳且每個位置都視野良好。對搖滾樂迷來說,大多數的現場體驗不是在煙霧瀰漫音樂震天嘎響的 Pub 裡,就是摩肩擦踵席地而坐的 Festival 場地。第一次在這種高格調的表演廳裏面欣賞搖滾樂,也別有一番趣味。
Calla 的表演聽沒幾首就結束了,為了一睹 Interpol 的風采我擠在人群中不肯離開。舞台上 setup 半小時左右之後,Interpol 一行五人(加上助陣的 keyboard 手)一如往常的穿著黑西裝打領帶上場。一開場歡聲雷動,環顧四週迷弟迷妹們簡直興奮的快要昏了過去,我十分驚訝,曾幾何時他們已經成長到這款境地。Interpol 的表演十分中規中矩,儘管在幾近瘋狂的氣氛中還是維持非常紳士的樣子。他們實在是我看過最「有格調」(stylish)的搖滾樂團,身著西服一舉手一頭足都不是太誇張,和耳邊隆隆的音牆和四面白色的效果燈光牆形成強烈的對比。在人群中我呼吸著燥熱的空氣,聽著迷幻的音符。而 R 早就不知道 High 到最前排哪兒去了。參予這場現場演出,我真正回味了剛開始聽搖滾時那種好久不見的熱情時光。
因為站的很近,Interpol 揮汗賣力演出的樣子歷歷在目。官方論壇看到的 12 首曲子他們一曲也不漏的完成,最後禁不住觀眾歡聲雷動的安可,Interpol 又出來表演了三首曲子大家才甘心的離去。臨去時我看到 R 開心的擠在前頭搶著 setlist,我跑過去幫他搶下,他興奮的告訴我,「我會永遠珍惜這張紙的。」回家的時候他一路上還抱怨美國人不夠熱情,「在巴西,樂迷都是從頭跳到尾的啊。」我擺擺手說也許是美東吧,今天的樂迷已經是我來美國看過算熱情的了。「他們真的很棒啊。」他繼續感嘆,我點點頭同意,完全感染了巴西樂迷百分之百的快樂心情。
向來,參予大小樂團演出的小 A 和我總是現場唯二說中文的兩個亞洲人。這一次的表演有 R 的加入成為一次難以忘懷的體驗。我彷彿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信誓旦旦的立志在音樂與職涯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遇見 R 讓我更有信心,這次的 Interpol 儀式似乎洗滌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繼續在 MBA 叢林中衝鋒陷陣的時候,更加具有對音樂無悔的自信吧。
和我一起從大學時代搖頭晃腦聽音樂的朋友或是敝小 Blog 的長期讀者都知道,Ben Folds (or Ben Folds Five) 一直是我的私藏極愛團,常常一直覺得把這樣乾淨的音樂和一掛迷幻後搖放在一起喜歡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可是沒辦法,在漫長的音樂聆聽史裡,我第一次可以認同「鋼琴」是一件搖滾樂器就是從聽了 Ben Folds Five 開始,Ben Folds 不只擁有神乎奇技的鋼琴技巧,他把玩歌曲的流暢優美也是無庸置疑。最重要的是,在Ben Folds 身上不做作的一股地下搖滾氣息比起其他鋼琴手來表露無疑。因此在看到 Ticketmaster 電子報上那張傻呼呼的大頭 Ben Folds 要來羅城時起,我在第一時間立時就買好票,每天忙碌的生活外增添了一份等候看偶像的心情。
好不容易等到表演當天卻是身心俱疲,儘管是個美好週末卻還得應付財報分析的期中考,前一天熬夜唸書的疲憊無損我的興高采烈,稍微睡了幾個小時候就開車前往 RIT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準備聽表演囉。
這次的活動是由本地最大的大學 RIT 學生會所主辦,空曠的校園裡面搬來一些電動的遊樂設施和如常的爆米花熱狗攤位,學生三三兩兩的走進像是室內體育館的會場,門口的安檢人員丟掉我自備的可樂並告知本場表演禁止拍照攝影,因此,很可惜的整場表演無法用相機捕捉剎那的感動。
第二個暖場團十分令人驚豔,Black Violin 是一個十分新奇的 Hip Hop Violinist 組合,兩位著垮褲斜帶帽的黑人拎著小提琴出場加上一位電音 DJ Rap 歌手,古典樂小提琴加上重節拍的 Hip Hop 節奏激盪出非常精采的火花,間或不甚協調的道地黑人 Rap 穿插在如泣如訴的小提琴聲中,隨著音樂兩把提琴漸漸互飆真是相當美好的享受。像是髒三卻又不那麼相似的風格,小提琴真的是很優美的一種樂器啊,沒想到融合電音與 Hip Hop 竟也可以這麼的美。全場屏息聆聽,結束爆以熱烈的掌聲,好音樂讓接下來的表演更是充滿期待。
Ben Folds 在萬眾期待中總算開始了。豪爽的 Ben Folds 一坐在鋼琴前,開始了毫無冷場的兩個鐘頭饗宴,天啊,根本全場都跟我一樣是 Ben Folds 的粉絲嘛,一首接一首大家和 Ben Folds 一起朗朗上口,鋼琴的爆發力也令人驚咋不已。很多時候 Ben Folds 是站著彈琴,大爆炸的橋段用手甚至用椅子砸向鋼琴,但是出來的音樂卻又是如此的協調與美好,Ben Folds 怎麼可以有這樣無與倫比的天份這樣玩音樂啊。不管是鋼琴的技巧還是寫歌的功力甚或人聲和音樂唱和的時候,Ben Folds 都讓我一直有「怎麼可以這麼強,要是以後看不到該怎麼辦?」的感覺,整場表演聽的我像是迷妹一樣又驚又喜尖叫不停,Ben Folds 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全場的氣氛他掌握的極好,在最後一首 Not The Same 時他跳到鋼琴上面拿手的以指揮觀眾人聲作為結束,全場嗨翻天意猶未盡大聲鼓譟的安可,Ben Folds 跑出來再以 Army 讓大家心滿意足的以 Trumpet 與 Saxophone 大合唱劃下完美的句點。
帶著滿滿的暖暖的感動走出會場。我不知道這是我第幾次這麼滿足的聽完音樂。夜,很美。旁邊的遊樂機載著過度興奮的觀眾一圈又一圈的晃盪著,尖叫聲此起彼落。音樂無國界,儘管我是在場唯二兩個說中文的亞洲人,在異鄉的我似乎找到了熟悉的感覺,那是多少個夜晚陪我一起熬夜的 Ben Folds 音樂,兩個小時就像是驚鴻一瞥的出現,然後狠狠的烙印在我的心中,和全場的觀眾一起或叫或笑,我們都知道,Ben Folds experience,這已是個永遠難忘的夜晚了。
延伸欣賞:
Youtube 上面可以找到一系列非常精采的 Ben Folds Myspace Gig,以下是一些精采片段,摘錄於此供欣賞。
Ben Folds - Myspace Gig - Intro Jam
Ben Folds - Myspace Gig - Army
Ben Folds - Myspace Gig - Jesusland
Army - Ben Folds Live - 11/15/05
錄音與拍攝都不完美的晃動,但非常真實的傳達現場興奮的情緒,值得回味。
來米國超過半年,其實看的表演並不多。開學後被追趕的生活令人無法提起聽音樂的興致,更別提買票看表演了,因此去年 10-11 月這段期間我竟然錯過了 Death Cab For Cutie, The Album Leaf 和 Ben Folds 來羅城的表演,事過境遷自己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尤其是 The Album Leaf 和 Ben Folds 都是我無論如何想要看的團啊。無法呼吸就是描述這種掐的緊緊的感覺,因為連伸出手拿氧氣筒的力氣都似乎用盡了啊。
幸好,美好的回憶還是有的。還沒開學以前除了之前寫的 Guster 之外,其實還跑了另外兩場的表演,Vans Warped Tour 是八月初剛到此地沒多久在一位不大懂搖滾樂的媽媽級教授介紹下去的(因為她愛搖滾樂的12歲兒子興致勃勃的要去。),結果,一去之下才發現這個號稱 emo 樂團大集合的 Festival 真的是滿場留著龐客頭刺青的小鬼頭,我和小A兩個除了可能是全場上千人中唯二的亞洲人外,還可能是年紀最大的那兩個。聽過的所有樂團沒有一個有印象,可以說是爛團滿坑滿谷,地雷到處都是,10 個舞台聽到最後,根本不知道自己聽到了什麼,看著台上樂手們嗨翻天的跟著技巧極差的吉他毫無音樂調性的嘶吼(原來這就叫做 emo? 那之前在台灣野台開唱聽到的 eNVy 真的是極品中的極品。)台下的小鬼頭爽吱吱的跟著晃腦滾動,真是著實的開了眼界。由這個經驗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不大懂音樂的米國人眼中,「搖滾樂」其實還是這副德性。台灣是寶島,好音樂沒有國界。米國當然強團很多,但咱們寶島上各樣的音樂盛會與創作力旺盛的各種樂團其實毫不遜色,聽搖滾樂的創作樂團不管在哪裡都是被同樣的搖滾經典奶水養大的,發源地不見得有優勢,台灣的樂團與樂迷對自己的音樂應該要更有自信才是。
九月初去 Syracuse 看的 Sonic Youth 和 The Flaming Lips 就無話可說的棒了。這場表演在一年一度 NY State Fair 舉行,這個以農產品為主的會場十分有趣,可以試喝新鮮牛奶,到處還有一攤攤的小吃攤位,乍看之下非常像台灣的夜市,只不過當發現這是一個到處都賣熱狗、爆米花和漢堡的「夜市」之後,就再也提不起勁購買任何食物了。(台灣的夜市才是王道啊。)表演的會場是體育看台般的戶外場地,買一張票可以看 The Flaming Lips, Ween, Sonic Youth, The Magic Numbers 等四個團的表演,算是十分划算。
雖說是四個團,但其實我的目的也只有 The Flaming Lips 和 Sonic Youth 而已。擁有最棒噪音的 Sonic Youth 團員看起來乾淨清新的令人驚奇,毫無疑問他們的音樂真是非常之好,不過所謂「紐約市地下音樂龍頭」還是只存在地下而已,一般的米國大眾似乎更喜歡 Ween 及 The Magic Numbers 稍主流一點的樂風,要聽的津津有味還是必須打從心理喜歡獨立音樂才行。(再次見證音樂無國界。)The Flaming Lips 相較之下就非常的雅俗共賞,從頭到尾的表演設計歡樂至極,說實話,這是到目前為止看過最令我震撼的表演之一,舞台上和音樂演出一同播放的另類效果動畫,穿著聖誕老人與外星人裝束跳著奇怪舞步的舞群,漫天的彩帶煙火與觀眾中滾動的大球,換句話來說就是華麗版「夾子」的重現(當然音樂不是那卡西),全場氣氛嗨到不可思議。在看 The Flaming Lips 的時候我腦海不斷的浮現 Man On The Moon 中,大家來吃牛奶餅乾的那個畫面,全場上千人都陶醉在美好的氣氛中好似世界上所有的苦難再也不會降臨,當我看著每個人都笑著離開會場的時候,實在非常震驚於這場表演中音樂的創意與魔力。
夏天的羅城是 Festival 的季節。這官方觀光手冊的一句話確實一點不假,身為紐約州第三大城的 Rochester 表演活動數量雖然無法跟其他大城市比美,但是挾著全美最佳的古典音樂學院 Eastman Music School 的光環,華麗的演奏廳裡天天都有表演,倒也可以說是個音樂之都。不過,樂友們都知道搖滾樂對我來說才是重點,剛開始翻閱地方獨立報紙 Insiders 或是 City 看到幾乎天天都有 Festival 固然令我十分高興,後來才發現各式各樣的 Festival 表演品質良莠不齊,Festival 這個字在美國已經被過於氾濫的使用。好在,在美國友人 D 的推薦下參加的這場 High Falls Festival 果真值回票價,三個令人激賞的好團讓窒塞好久的耳朵重新大口呼吸,戶外場地的表演舞台設在一堆紅磚老建築之中,下午 5:00 到了現場看到人潮陸續湧入,四周斑駁的建築中飄出陣陣的烤肉啤酒香,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Ray 表演約又一小時後,眾所矚目的 Guster 終於上場。很奇怪,這個近年來在美國東岸紅的發火的團在台灣知名度似乎不高,但是音樂一出來全場幾乎陷入瘋狂的狀態,所有的歌身旁的老美都可以朗朗上口。Guster 的音樂帶著濃濃的英國風味,就像他們的家鄉 Boston 一樣,有著全美國最濃厚的歐洲氣息。令我驚訝的是現場的 Guster 並沒有我期待的那麼「Acoustic」,他們技巧純熟的玩著各式各樣的樂風,或夾雜著口琴的民謠,或活潑的小喇叭,或迷幻的音牆與大爆炸,一首又一首的音樂高潮不斷,爐火純菁的紮實現場功力將他們的實力表露無遺,另外,Guster 的鼓手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從頭到尾不用鼓棒只用雙手打鼓的鼓手,渲染力極強的鼓聲令人目眩神迷,主唱間或戲謔的串場讓人想到台灣的糯米團,也難怪 D 說 Guster 是很多人最喜歡的樂團,聽完音樂後身邊的年輕人興奮的對我大叫 I'm so happy!。Guster,他們真是令人驚異。
表演散場後我很開心的告訴 D 這真是一個太美好的夜晚,D 看到我那麼喜歡也十分的歡喜。我很高興的找回聽音樂時的自己那一份享受單純美好的心靈,在太多複雜的事情同時進行的平行時空中,一個美好的晚上帶給我繼續下去的力量與勇氣,You work too hard. You should have more fun. 也許在陣陣的吉他聲響中,我再次聽見了天使的聲音吧。
到了火舞台,RAY 已經開始,咦三個有點年紀的大叔在玩什麼哩?我走到旁邊好整以暇的坐下,看著底下稀疏的觀眾有大半跟我們一樣狐疑的沒有聽過 RAY 的音樂。
不過,音樂的魔力沒有現場感受是不會知道的。RAY 技巧純熟的嚇死人藍調吉他 solo 一出來,全場的觀眾馬上進入瘋狂的境界,我的天啊,這是什麼樣的爐火純青的技巧,還有好聽到不行的老練 vocal?吉他貝斯鼓流暢的行進加上輪流的 vocal,連鼓手的聲音也都超級好聽啊,居然讓我在這樣簡陋的小火舞台看到屬於風舞台大團的巨星風采?我瞠目結舌,完全一掃之前的失望之情。
RAY 的表演真的很驚人,從藍調吉他、Heavy Metal 到 Funky 和台語老歌改編的搖滾曲,RAY 老辣的演出使得不管什麼樣的樂風在他們手中都「玩」的暢快至極,能夠聽到這樣的表演讓我興奮的都快要哭出來,等到回過神後台下已經是滿滿的觀眾歡聲雷動的大叫安可,RAY 只是很酷的揮揮手,結束了這次令人驚咋的炫麗演出。
結束之後我看著朋友給我的 RAY 新專輯的宣傳卡片,看著上面「台灣頂尖樂手」的稱號、各界音樂人的背書和排不完的抬頭,我絲毫不驚訝。所有的現場音符都可以聽得出 RAY 數十年的音樂功力,RAY 的音樂本身已經為「這就是搖滾樂」,下了最恰當的引薦和註腳了。
積欠在心中許久的樹葉音樂季,並不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感動有絲毫的改變。Dirty Three 雖然來過台灣,卻是我這一次近距離接觸才認識的團,買了1250大洋的票也主要是衝著他們來的,加上一些本土後搖新勢力(套濁水溪的話,後搖滾一級方程式大賽),好像是故意讓大家有物超所值的感覺,不管怎麼樣,音樂最重要,用耳朵去聽才知道值不值這個價。
〔Dirty Three〕
棒呆了!真的是非常的驚人, Dirty Three的魔力小提琴有一種魔法讓聽的人失魂落魄,但是旋律卻又是該死的迷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已經來過台灣,他們很夠意思的足足表演了一個半小時,狂暴的小提琴一拉起來我就不知身在何方,渾身滿滿的被幸福的感覺所包圍,覺得自己有耳朵真是幸福。Dirty Three 讓我重溫Mogwai來時的感動,當然,今天還有LTK 。結束的時候衝出去買了一堆Dirty Three 的CD,回家之後連續一個禮拜都沉浸在那聽起來酸溜溜的勾魂小提琴裡,唉,那麼好聽的音樂現在台灣的樂迷都得以親耳聆聽,現在的賞樂者實在太幸福了。
這次的表演本來是衝著Dirty Three ,不過聽到LTK 驚為天人的協奏曲之後,深深覺得1250元物超所值更何況Dirty Tree一點也沒讓我們失望,但是連續聽下將近六小時的音樂真的非常累,還有場上濃濃的煙味,讓我每一次換場都一定得出去透透氣才行,不過總體來說音樂是令人滿意的,The wall是有史以來有最好音響的展演場地,以後應該會更常到那去聽音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