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Notes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眼間距離上次發佈文章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

那代表,我回台也一年多了。和出國前沒兩樣,找了個安身的工作,把自己再丟到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平常偶而發發牢騷,假日聽著自己喜愛的音樂、看喜歡的電影、找愛吃的美食。回到熟悉又規律的狀態中,繼續的生活。

是的,繼續生活。不知為何,可能是年紀吧!生活在熟悉土地上的規律,給我一種安穩的踏實感覺。回家後,曾經飄盪在外的那一方自己,好似被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一般。不覺得有多少人能夠瞭解,於是收起來,換上這片土地上較易被理解的外衣,卻把斑斕的那一面向內,偶而孤芳自賞。

歲月總是會留下痕跡的。表面上看來沒什麼改變,但某一部份永遠的改變,是再也無法回頭了。

不過,仍聽著音樂,仍秉著初衷,仍看著自己無可救藥的那個部份。改變,不改變?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紀錄,不紀錄,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

昨天看了部落格好友 Milstein 的同名文突然感觸大發,在他那兒留言,寫下了很多東西。其實,「遠距離戀愛」這個命題沒什麼特別,身邊幾乎所有朋友都曾碰過這個狀況。不過,因著感情的獨一無二性,也秉著不願僭越他人決定的原則,我一向很少談我對愛情的看法。但,也許是年歲漸長,看到身旁的朋友們遇到同樣的狀況,我想還是把自己的看法也寫下來,做一個分享,也當成一個紀錄吧。

Milstein 的文中,談到了許多如愛的樂觀與悲觀、孤獨與獨立空間、自私與自我實現等深入的思考剖析,相當精彩!但是,也比較偏向男性的角度。因此,我想就一個女性的觀點與個人的經驗,實際的談其中的抉擇與問題。

對於遠距離在國內,我是有經驗的。那時小 A 在當兵,我剛出社會,我們曾一北一南的生活了兩年。年輕的我們雖聚少離多,但各自按表操課,有規律的生活重心。並且我們還是共同生活在台灣這個小島,環境的差異不大,因著彼此的生活圈與價值觀仍然類似,我認為在國內的遠距離,不是太嚴重的問題。

但是,對於「異國遠距離」,我很實際的抱持著「能避免就避免」的看法。我一直有出國讀書的夢想,三年前出國時也曾面臨選擇,雖說我們幸運申請到同間學校,但因為申請到的另一間學校和我想專攻的領域比較有關,「是否要選擇去同一間學校」這件小事,也讓那時的我有不小的掙扎。當時,我請教了周遭朋友的意見,誠實的瞭解了小 A 的想法做出了選擇。我沒有多提,但部落格上寫的這首 Oasis - Wonderwall 其實是在描述我當時的心境。(後來,我們就一起在國外「白手起家」了。)XD

現在呢,我們當然還是快樂的在一起。當然,回過頭來看,這個決定也對後來的人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和很多人生中其他的選擇一樣,我無法知道若是走了另外一條路會發生什麼事情。(想起藤子不二雄F的異色短篇輯,有類似的平行世界觀。)對於從小到大自尊心強,喜歡走自己路的我而言,我並不豁達。還是會常常想,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會有什麼結果?可能比較有自信、比較不畏縮、比較敢抬頭看外面的天空、甚至已經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但會不會有其他我不想承受的遺憾呢?我,已經不可能知道了。

留學生的世界是承受著壓力,異常辛苦與寂寞的。我身旁所有朋友遠距離戀愛的結果,幾乎只有 100% 分開的結局,(這一個結局有著排山倒海的案例,另兩個我稱之為「奇蹟」的例外,容後再述。)除了孤獨這個人性的弱點以外,異國生活環境的不同會改變人的價值觀,(或是,不見得是改變,反而是在不同的環境下,突顯這個人原來真實的面貌。)時過境遷,當兩人不再是原來相處的模樣,分離一定是必然的結局。

對於「自尊心強,頭腦聰明,有信念,有被他人尊重渴望」的追尋自我實現的獨立女性,歐美平等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若是因著追尋更好的目標,擺脫台灣職場對女性的歧視與相對低劣的工作環境/待遇而選擇出國,那麼,在歐美環境的潛移默化之下,畢業後回台幾乎不會成為考慮中的選項。尤其是種族歧視亞洲女性的感受較亞洲男性相對不明顯,達成目標的機會較大的時候。身邊選擇自我實現、以工作為重的女性朋友,在歐美的環境下,也無一例外的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不過,對我而言,當初小 A 對於我的選擇,其實有很強列的主導性。當時他持強硬的立場要我和他同行:「如果可以避免,何必讓感情遭受任何的風險。」當初的我,欣賞他話語中承認感情軟弱面的勇氣,也思考感情並不只是「形而上」的那般單純。他沒有說什麼「妳去追尋自我吧」的話,許多贊成我走自己路的朋友說他自私,但是,如何能知道看似包容的「妳去追尋自我」的立場,不是另外一種自私呢?(許多「好人卡」中的謊言說的好聽,不也是一種自私嘛?)我認為他誠實表達對「在一起」的渴望與害怕失去,承認自己面對風險的無力或趨避,是我決定的關鍵,對我來說,這遠比柏拉圖式的無私愛情,來的更為實際。

因此,其實顯而易見:能夠細水長流的愛情,誠實,是非常重要的關鍵。Milstein 說得好:「對自己誠實,對愛情誠實,才是最好的。」遠距離其實不能是分手的藉口,遠距離代表著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有為著「其他因素」凌駕彼此相處更重要的理由。在其他因素的考量下,價值觀的改變,未來的目標沒有交集等,才是分手幕後真正的兇手,(當然其他忍受不了寂寞的人性弱點也所在多有,因為愛情從來就不只是形而上那般單純哪。XD)。因此,若是有心要維持遠距離愛情,能夠克服以上的狀況,奇蹟仍會發生。以下兩個例外可供參考:

個案一:男生在台讀博班,女生赴美讀 MBA 碩士,遠距前七年以上的基礎。讀博班的男生相較暴肝上班族,有更多時間聯繫感情。另外,這女生完全沒有留在美國的打算,在美不找工作,寒暑假一定回台和男友相處,兩年後畢業後回台,前緣再續。

個案二:女生赴美讀 MBA 碩士,男生是德國人(上班族),遠距前三年基礎,在台灣德商認識。女生赴美後,平均 1-2 個月男生從德國赴美一次,一次都待 1-2 星期以上。(歐洲國假真多!)德國男生花非常多心力維持感情,女生暑假也在德國度過,一年半後畢業和男生去了德國。

這是我身旁絕無僅有的兩個「異國遠距」成功案例。分析過程可以發現,除了對自我的約束彼此的信任等最基本的條件,他們的遠距中有非常多的相處,讓彼此生活的圈子儘量繫在一起。另外,他們的遠距也有結束的時間點,讓原本平行的未來有再次交集的機會。(但這一點,也是在努力相處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達到的結果。)

最後,就讓我以很八股的以「真愛無敵」來做個結束吧!(誰叫這本來就是個很八股的命題呢?^^)人生本來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遠距離戀愛也是,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可以很搖擺,也可以很堅定。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天真單純的相信著「只要有心,真愛無敵」!(雖然何謂「真愛」,又是個可以另開篇章的議題了。XD)所以,若是有不得不要面對遠距離戀愛的朋友們,放輕鬆吧!你的心,也會領你進入必然的結局的。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lowers in the window 1

陽台一片紅燄,台灣的春很是美麗。

回來了一個多月,扣除又溜到米國參與 Coachella 的一個多星期,其實還沒能回復原先在台灣生活的步調。某種層面來說,這小島的生活是迫人的,那股滿溢著迅速的急迫感,常會把人壓的喘不過氣來。

那種人群間巨大的疏離感又回來了。有很多聚會我只想逃開,在很多時候我選擇默然,因為那一方空間的距離我無法拿捏,仍然無法自在的呼吸。

家人無條件的溺愛。看著陽台紅燄的、我不知名的花開得這樣茂盛,總有股異樣的空間感。每天下午老爸會定時上來幫我陽台上的盆栽澆花,數十年如一日,不管我在,我不在。

那一方紅花綠廕真的很美,天氣好的時候襯著藍藍的天,這是全世界我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清風徐徐,襯著 Band of Horses 的 St. Augustine。就像眾多我不知道歌詞意義的音樂,我胸中充塞著我不知道如何描述的情緒。

那一方古城似的、隨意撩撥的清亮聽得我心揪,風,也似乎靜止了。

延伸閱讀:

Band of Horses:MySpace Wikipedia
Band of Horses @ Summer Sonic 2008 @ 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延伸試聽:Band Of Horses - St. Augustine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1)

許久不見的朋友知道我在北京,通常都是很驚訝的反應。

「妳怎麼跑去北京了?工作?」

是的。MBA 畢業後,還能為了什麼來到這裡呢?北京,是我們在畢業的時候,從來沒有存在在我們落腳光譜中的城市。意外的因為工作的緣故我們來到這裡。畢業後回台不到一個月,幾隻行李箱扛著,在父母長輩的祝福聲中,我們便來到了這個舉目無親的陌生北都。欣逢奧運,北京一片光輝燦爛,欣欣向榮,我們兩年來的努力也好似要在這世界注目的焦點中開花結果。沒想到兩個月後全球金融風暴席捲,身在首善之都的我們竟也不能倖免其中。

失落、沮喪、抱怨。曾經有過。我不只一次的怨歎過自己運氣從來沒好過。大學畢業時遇上了網路泡沫,好不容易研究所熬畢業,想望已久的工作都已到手,百年難得一見的的金融風暴卻也毫不留情的,呼呼的吹向我。

(Part 2)

來到北京舉目無親,我們卻也意外的認識了一群身在北京的台灣長輩。其中,一對住的離我們很近的夫妻對我們關愛有加,把我們當作自己兒女一樣的照顧,常常叫我們過去吃飯,讓我們在陌生的異地中,備嘗家的溫暖。這對長輩在北京發展自己的事業,為人謙和、毫無架子,他們幫助他人總是不遺餘力,真誠的笑臉總掛在臉上,也向許多離鄉背井來北京工作的中國朋友,伸出關懷的雙手。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曾因生意失敗,而背著天文數字的負債。那時適逢金融風暴,「有人因為虧損三千萬抱著股票自焚,還留下了一首打油詩」的新聞甚囂塵上,社會不穩定,人民也失去盼望。沒想到隔天聚會,我看到他們站在台上好似天使一樣,仍然獻上讚美,整個人容光煥發,散發出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

這一對長輩面臨的困境是三千萬的好多倍啊,負債三千萬而有才氣的年輕人因失去盼望而結束自己的性命,而他們卻仍然樂觀開朗,充滿力量,在這種的光景裡面還能夠幫助別人!我的心,彷彿有一些什麼被觸動了。我那不肯受安慰的心,瞬間平靜了。

(Part 3)

北京的街道是很有趣的,四處都是耳熟能詳歷史人物的故居。

大約 70-80 人左右的北京國際教會(Beijing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Fellowship)華語團契,裡面的成員,多是有著多國背景,在北京任職的資深台灣人。他們大約都是我父母輩的年紀,許多都是當年的美國留學生,在美國畢業後成家立業數十年,擁有世界各國的經驗,在如今中國風起雲湧的熱潮中回到中國發展。

在這個溫暖的團體中,我們這樣年輕的一對是相當罕見的組合。因此,長輩們總是對我們如同自己兒女一般的呵護有加。金融風暴中我們失去機會,他們的援手卻不曾減緩,他們毫不吝惜的和我們分享自己生命中曾經經歷過的故事,我聽了總是目瞪口呆。

他們每一位在我的眼中,都是如此的成功。身為企管人,這每一位長輩,都已經完成了現階段的我們理想中的人生標竿。他們是知名企業的大中國區總裁、顧問公司董事、名建設公司總經理、醫師、或是財務長。人生,並不因為他們的聰明積極努力或善於計畫,而對他們有所優待,他們都曾經歷過裁員破產負債等大起大落,卻又奇蹟似的再站起來,一則則勵志故事,活生生的充滿在我的四周。

身在北京,常有時空交錯之感。認識這群長輩,我不僅活在歷史中,更是活在傳說裡了。

(Part 4)

「上帝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但祂應許給我們足夠的力量,與我們同在。」

來到北京,一切事情朝向我所希望的相反方向發展。我們以為我們會落入舉目無親,措手無援的光景。結果並沒有。北京,居住了好多好多的天使。我們的心,也變得更加開闊了。

我們利用時間,參加了新婚夫婦的訓練輔導營會,長輩們直誇我們有福,能在家庭開始之初為彼此的相處打下美好的基礎。我們利用時間,參與了好多好多的計畫,長輩們也紛紛提供我們短期的專案學習與創業思考,讓我們 MBA 所學不致荒廢,反而更加寬廣。我們利用時間開始幫助別人,關心著一群小小年紀就離開家鄉跟著父母來到北京的孩子,沒想到貢獻出自己小小地力量,反而讓我從可愛的孩子那裡學習更多。我們交了許多當地的好朋友,我重拾荒廢已久的鋼琴,加入敬拜樂團,keyboard 上狂飆的音符令我陶醉而滿足,日子過得充實美好,不意快哉。

(Part 5)

「來到北京,絕不是偶然,而是上帝的祝福與帶領。」我這樣深深地相信著。

遙記得三年前我正準備赴美之初,曾許過一個「新年新希望」。當時的我,抱著滿滿的夢想準備出國,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不知道申請學校結果如何,不知道還要經歷過多少的努力,多少試探,多少高峰低谷,卻因為聖經腓立比書上的一節經文,而深受感動了。

「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書 4:12-13

三年過去了,這句話一直放在我的心底。我曾經在心中偷偷地許過的這個願望,希望自己「能夠適應任何情況」。三年中,跑遍美國,又來到中國。自己也許忘記了,天父卻從來沒有忘記過。

來到北京,發生了好多意料之外的事啊。但就是這些事情改變了我,使我更滿足快樂並積極的迎向接下來的人生,我看許多事情的眼光不一樣了,看自己的眼光不一樣了,我更加的喜歡這個世界,也更加喜歡起那個總是充滿矛盾的自己了。


「你的北京印象是什麼?」

沙塵暴?奧運鳥巢?胡同古都?烤鴨加上重鹹重辣、南方人吃不慣的北方菜?

都是的。北京之於我,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更多,我由衷的感謝。碩大的、高傲的北京,竟隱藏著如此美麗的風景。北京,是我遇見一群天使的地方。

I am so blessed.

北京,是天使居住的城市。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這篇憤世嫉俗文原本是看完好友 Lizzy 和蘿蔔頭的大作後太過癮而批哩啪啦寫就的「留言」,結果不小心超過了 1000 字,無名小站的留言系統有字數限制又不讓我留言,想來想去沒辦法只好整理一下放在這邊「共襄盛舉」了!其實我很不擅長寫這種批判性加邏輯思考的文字(腦袋都給音樂佔了去啊),雖然時隔兩年人隔兩地,好友們的看法居然還是和我驚人的相似,完全寫出了我的心聲。這兩位的批判功力實在了得,就請各位移駕欣賞大作吧:

花旗銀行有沒有可能倒? – 談你該怎麼投資 by 蘿蔔頭 @ quickest girl in the frying pan
先接受衰退,才能談復原──我對目前美國經濟的看法。 by Lizzy @ quickest girl in the frying pan

*****

[ cloudwind 的留言] 哈,本來這篇是要留在蘿蔔頭的大作後面,有後續就回在這邊吧。:) 其實我是屬於書唸不好搞不大清楚、只會自己很左派的暗罵兼暗爽的那種管院族群(有這個族群嗎?)。我想如果是蘿蔔頭和小 A,或再加上威兄或雞雞人兄 (真不好意思我怎麼只記得這個好久以前的稱號?)(註)一起呱呱。除了長知識外更有看頭,我只要負責笑就好了。(逃)

整個美國經濟泡沫化兼銀行倒閉事件觸到我的地方有幾個點:

1. 經濟的成長是否來自真實的生產

Lizzy 文章一開始的「80年代以前,美國經濟成長是來自真實...」那一整段,其實跟我上次打好久但不小心沒留成的留言心聲完全相同。我其實看不爽這種泡泡經濟很久了。這兩年身在其中又工作過,更是感同身受。美國人真的很懶,他們不儲蓄、不努力,享受利益真的很久了。憑什麼這樣吃老本有辦法賺錢?靠的當然是許多身為強國的優勢和手段(不管入不入流)。搞到現在經濟終於衰退了也只是剛剛好而已,世界又不是只有它一個國家,你不努力別人也在努力啊?

不過在憤世嫉俗的同時也蒙雞雞人兄指點,美國還是很會吃其他國家豆腐啊。為了求生存的妥協是沒辦法的,小市民如我們通常只能先買單,靜觀其變吧。

2. Bear Stearns 倒閉,全民買單?

這點我的憤恨感和蘿蔔頭的回文很像。我無法接受為什麼某些投資銀行家亂搞的結果,必須用到美國人民納稅的錢去收拾?而人民又必須面對裁員減薪的經濟風暴?只因為那一群王八蛋捅簍子的結果。這真的很沒道理啊。整個有權力的單位跟個大怪獸一樣。我為這種民主感到無力。不管是聯準會或證管會,私有的或是政府機關,人民擁有的決定權不過是選舉時那紙薄薄的、二選一的選票而已。

講到這邊好像太左派了。其實看開了人性,我可以接受政府或權利機構謀求自利的事實,只有最低限度的管理期待。不過顯然他們連這個角色都做不到,不知是笨?還是管理上誘因(incentive)設計的錯置了。

總之,這一切的糾紛現在仍在繼續。(看著 corporate finance 教授最近狂寄給我們的 case emails...)為了自保許許多多的訴訟案會接踵而至,商學院的學生又多了好多負面cases可以唸了。(呼~ 好在我畢業了。)

其實,身為世界上的小市民,能夠改變的有限。大部分人只求一份好工作有個好薪水養家,整個經濟再怎麼變動,也只能看開點,擺脫不了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宿命。我突然想到上次威兄對許多台灣 MBA 不得不前進大陸的評語:「離開一個泡沫,再邁向另一個泡沫?」那時候我捧著肚子笑了好久,卻也不禁有些認命的淒涼感。

往好處想,誰能保證永遠?身為小市民,這僅是最大的奢望了。


註:「雞雞人」是 Lizzy 稱"嘴賤摯友"的奇人。為文批判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好久以前我在 Lizzy 明日報報台對他印象深刻時只記得這個 ID,拿出來問還被蘿蔔頭取笑好久。(=_=)事過境遷也認識了本尊。現在也許他也不再用這個代號出沒了,但這個 ID 實在深刻的印在我的心頭啊,記之以供留念。:)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r

昨天終於結婚了。我很遺憾來不及回台參加小倆口的婚宴,但是他對這一切的用心我都看在眼裡,他甚至特設了一個「婚禮部落格」來記錄這一切點點滴滴。看到他朋友們總是哀嚎著「哇呀呀好閃好閃!」的留言,我真的是打從心底為他感到高興。我恨不得看他再「更閃一點」,(雖然已經夠閃了!)實在是覺得,在這個「摩天輪」的年代還能夠看到這樣勇於追求幸福的理直氣壯,是件幸福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和 Closer 是在台灣工作的時候因公司新人訓「新人動力營」而相識的。那時候,一個破冰遊戲要我們找有相同點的人,只見他揮手大喊「有沒有人聽搖滾樂的?」,我默默走過去和他「相認」,從此就註定了這段友誼。那時候,部門優秀的工程師們大都很好相處,但是認識 Closer 卻讓我有好多意外的驚喜,和他聊天又開心又沒壓力,光是音樂就讓有說不完的話題。我漸漸發現他在台灣樂團界的老資歷,以及太多深藏不露的廣泛知識與興趣。連在野台開唱看「RAY」都可以巧遇,回去後又寫了類似的心得點滴。後來 Closer 很好心的架了 Movable Type 的 Blog 在他的私人伺服器上讓我從 elixus 的試用伺服器寄居過來,一直到現在,我都感激在心!其實我心裡很清楚他對朋友們都是這樣的慷慨與意氣。雖然,我們實際相處過的時間很少,但我何其有幸能在營隊和他同組,也永遠沒有辦法忘記在營隊中那個聽他說故事的晚上,他對愛情既認真又執著的表情。

而今,這個既認真又執著的新好男人終於尋到了他的另一半啦!看著他每張照片那種幸福滿溢的表情,我實在是說不出的高興!雖然,我還沒機會見到新娘子,但也從她網路上的好文筆見識了這位「奇女子」的風采,他們確是如此相配的一對啊!點滴在心,都讓我深深回憶起身邊的許多愛情故事,也不得不同意只要勇於追尋,愛情故事終將走向童話般的結局。婚姻雖然只是個開始,但這美好的開始讓兩個人的人生從此有了剪不斷的交集。他們會生兒育女,這一切都將以「家人」為名,甜蜜的繼續下去。

總之,祝 Closer 和 Amy 永遠幸福快樂啦。也期待「婚禮部落格」和新增加的「甜蜜家庭部落格」可以繼續幸福的更新下去,閃光不停囉。

2008/4/3 Update:

這個求婚影片實在是太讚了!我看到眼淚都飆出來了。(雖然有一半的眼淚是笑出來的啦。)實在是浪漫啊。後面的"尷尬"讓我想到好多珊卓布拉克的愛情喜劇。其實,浪漫不都伴隨著這種蠢蠢可愛的尷尬嗎?這個影片根本就比電影還精采。而且,這可是真實的人生哪,(好勵志啊!)各位朋友,強力推薦這個影片,一定要點來看啊!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國做這種文學大夢其實是很有趣的事情。雖然說我這個學期已經在英文的世界將近歸隱,很少強迫自己做「學英文」這種動作,不過生活在這個世界裡這個語言畢竟還是種必需品,食衣住行育樂方面都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調劑。

雖然我已經進化到可以一個小時看完十幾頁的 paper,和同學談笑風生,或是打開電視笑呵呵的看著老電影或真人實境秀而不感到壓力。英文對於我畢竟還是「 second language 」, 我沒有在台灣出生卻擁有英國靈魂的那種功力。我很喜歡這個語言,但,這個語言卻仍然沒有讓我有「根」的感覺。

來到這裡。我突然第一次真的了解,小時候讀過的所有那些方塊文字,如何將所謂的「民族根性」狠狠的刻在我的靈魂裡。

在這裡生活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極限。second language 永遠是 second language ,也許我可以再多年後看到自己對這裡就像當地人般百分之九十九的了解。我可以熟練地寫著稱不上優美卻堪用的商業文字。

但當我每每為著學了幾十年卻還是犯錯的動詞時態第三人稱單數掙扎的時候,我終究了解到這不是「根」的事實。我可以閱讀這些沒有根的作品而感到歡愉,卻永遠沒辦法享受那翱翔的自在,文學「創作」的樂趣。

尤其是當我放鬆著,讀著 seba 精采的中文小說的時候。

看著她飛也似的駕馭著這個我所熟悉的語言,我才會突然好懷念那種駕馭著文字的感覺。我的文學大夢,也會在這個時刻突然的回到我的腦海中。

也許這個文學大夢永遠不會實現,就跟我其他過於氾濫的音樂大夢、或是電影大夢一樣,永遠只是「夢」而已。

可是,夢總是那麼的美好啊。我想到我小學一年級時人生第一部擁有的書籍。想到國小六年級新學友書局兒童文學部已經沒有我沒看過的作品。想到國中時第一個暑假僅管老師只要求五本心得,卻一口氣啃完老師推薦書單上那三十本的過去。想到自己曾為自己取的第一個筆名。想到高中時瘋狂著迷金庸與各國名著的史蹟。想到珍藏翻閱著各校校刊與「北市青年」時,那種意欲投稿卻壓抑自信的沉默心情。

不敢說拿手,但我一向是喜愛文字的那種小孩。小時候我飢不擇食,連百科全書都拿來當作故事看。啃完一套「兒童作文寶典」後,我跑去文具店買了綠綠的六百字稿紙,開始工整的抄寫起喜愛的文字,「抄書」竟被幼時的我當作一種好玩的遊戲。

也許那時候我不知何為「作家」的小小的心境裡,就著迷臣服於方塊文字的魔力吧。我的作文曾被小學老師誤認為超齡程度的抄襲( 還被莫名奇妙的處罰好久 ),國一的時候我取了自己的筆名,在小心買來的漂亮記事本裡,默默的羞澀的書寫著從來不曾發表的作品。

表面是乖乖牌的我骨子一直都很叛逆,國中時代我不屑同學中盛行的言情浪漫作品,卻一直都喜歡散文、故事與傳記。高中時代才開始對小說著迷。我一直都是思想上早熟情感上卻晚熟的尷尬個性,錯過了愛作夢的年齡,我從來沒有那種故事人物在心中吶喊的衝勁。高中校刊中的「文學」每每都是那種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嚼文作品。「我也許不夠有才華吧。」我這麼告訴自己:我很明白文學養不飽肚皮,在選擇志向的時候,我也二話不說就不悔的向管理學大步邁去。

大學聯考解放後,我開始培養起青春期為了考試無暇接觸的興趣。我盡力社團、品嚐愛情,也努力在事業有成的專業夢想裡。雖然也旁聽了中文系外文系的課,仍然保有閱讀的興趣。文學之於我,卻像是漸行漸遠、沒有未來的分手情侶,只剩下繾綣的懷念與遺憾的惋惜。

後來出了社會,文學和人生更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在這個社會中,向上爬有著固定的努力邏輯。雖然我開了個人板和部落格當成紀錄人生的工具,品味著網路上的各樣作品,我卻也不再有餘力想起年少輕狂曾經迷戀的過去。

直到現在。直到來了美國,直到來了美國、愛打魔獸又迷上了 seba 的小說。

那曾經擁有的魂牽夢縈,那種我曾經在看琦君三毛朱天心張曉風苦苓侯文詠所觸動的心境,居然又倏乎的回到了我的心底。那個曾經盈盈十八、有著文學大夢的我突然悄悄的出現了。

看著久違的自己,我突然感激莫名。

我終於找到了失去自己的病因。這幾年來我一直渴求外面的大世界,我一直努力閱讀著、學習著那種知名卻沒有根的消遣,卻仍然孤寂。

我終於了解到,文學,原來也是一趟尋根之旅。在狂亂的被駕馭方塊文字的seba駕馭之後,我發現了那令我迷醉的元素,原來一直就在那裡。

我的文學大夢,終於在悠悠人生中,得以再次甦醒。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才剛生了一篇向 seba 致敬的心得文,這個創作力旺盛到恐怖的作者就又在幾天之內生了「在遙遠的彼岸」和「女郎克里奧爾」兩部小說出來,甚至還有在魔獸板造成暴動的"成人版"的「風翔裡版本」(我第一次覺得魔獸版有備份連線版真是件大好事)。我啃著啃著實在太為她的故事著迷了。(註:寫完這篇心得文不到 12 個小時,有關子世代的新小說就又生出來啦。真的是好可怕的創作力啊。-_-)

X 的,怎麼會好看到讓我在期末考的第一天就啃完這些啊。

然後,居然還不顧一切的,把精華區裡面的禁咒師第一部啃完了。

seba 的小說真的是有這種魔力啊。她的小說遣詞用字平易近人,都是一般大眾就可理解的辭彙,但是她寫情精準,寫人動人,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是精采,間或夾雜著看似惡搞的新時代設定(那個禁咒師的漫畫對白是怎樣?),但豐富的故事情節就在這一來一往的言語描述間,慢慢的施展開來。

然後呢?那豐富到爆炸的故事你看了會鼻酸,會流淚。她絕對是那種煽情到不手軟的小說家,一發功就把讀者電的死死的那種。

除了這些副作用之外,她的小說對我而言還有鼓譟著文學大夢的嚴重副作用。這種創作力實在太讓人羨慕了。「千面女郎」裡靠著演戲,演員可以體驗千千萬萬種人生,作家大概也是吧。

我想到在求學的每一個階段遇到那些熱愛文學的朋友告訴我的話。

「只要寫,我就存在著。」

我曾經在那一些說不上深交的朋友中,看過那些熱烈的眼神。

而那些眼神,都曾經深深的打動我。就像現在seba,和她的小說一樣。

不同的是,網路的年代,我看到她活生生的在那邊寫著。每幾天新的文章就貼了出來,我看到的是切切實實的創作,不再是年少時國文老師叫我們看的那些國文課本上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名字,和他們整整齊齊印成鉛字,我必須到書店裡掏出個幾百塊才能搬回家看的作品。

我再喜愛他們的文字,都只能「神交」。事實上他們高高在上,很多都是各個「文學獎」的評審。我永遠不敢想像,會有什麼交集。

可是seba不一樣。儘管她已經是暢銷作家了。她還是大剌剌的在魔獸板出沒,她還是尖叫著抱怨著開心著貼著她的同人小說,她會看文也會回推文,也許對新時代所謂網路發跡的小說家這是習以為常的創作模式,但是我還是深深的感動著。

我不是網路小說迷,我看網路小說其實只有「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程度。jht 也並不是那樣的多產的作家。

我只能說,能夠因為魔獸,認識seba,真是一種奇蹟。

讓我再繼續期待她的作品吧。她雖然有點年紀,但我想再繼續看她的作品幾十年應該不成問題。

至於我有沒有辦法因為這些鼓勵,完成自己的文學大夢呢。

人生悠悠,一切再說吧。(謎)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來到美國求學,內心卻放不下艾澤拉斯的魔獸冒險世界。這聽起來對忙著求職與作業、常常連睡覺時間都不夠的我來說似乎不可置信,線上遊戲和 MBA 的世界也從未產生交集。

不過,這個世界讓只能偶而上線的我瘋狂的著迷,不是因為痛快殺戮的快感、不是因為成就裝備的渴望,而是我認識了一個活生生的作家叫做 seba,我喜歡她筆下有血有淚的冒險人物們,笑著鬧著的搏命活在,那一片叫做艾澤拉斯的大地。

悸動:由 seba 的魔獸小說談起

一開始會注意到 seba 並不是由她眾多已經成名的網路小說開始。而是她在批踢踢魔獸板那種自謙喃喃自語卻精采無比的新手小遊記,一開始就令我十分傾心。在魔獸板這種有著川流不息心得文章的熱門看板裡,風趣幽默、令人崇拜的高手文字其實多的各異其趣。但初來乍見之下,她的文筆和遊戲風格,卻令我感到十分「文筆流暢,清新可喜」。(原諒我只能先想到國中作文老師的八股形容詞。)

這樣清新流暢的文字讓我在當下立刻就記住了她的唉滴,總是在閒晃的同時,會不經意的注意她的日記文。總是想繼續看看,這個有RP魂的德魯伊補血大師,在艾澤拉斯大地繼續闖蕩了什麼樣的冒險腳印。

後來,隨著她的「暴風城的巡邏衛兵弗德」開始。我慢慢的知道了她知名網路作家的身分。也在不經意的搜尋中,發現了她在 KKCity 的個人版面。我開始知道她是那種所謂不鳥類型的天才作家,我開始在她的個人版面上注意到她源源不絕的「台式」奇幻文學作品。甚至在搜尋精華區的同時,發現到她並不刻意隱瞞自己曾經失婚有孩子的過去。這些過程都是可喜的。她,不避諱的、願意拿她鋒利的筆赤裸裸的雕刻自己手裡的作品,甚至不惜坦白的剥出一部分自己的皮。從那一刻開始,我第一次覺得,這個筆名 seba 蝴蝶的作家,不再只是一個抽象高傲的文字駕馭者。從此我看她文字的時候可以想像,一個面對人生有著熱情的勇敢女人,她的靈魂就在那裡。

再後來,隨著「光與闇的邂逅」、「悸動」、「在遙遠的彼岸」、「馡.帖斯特」和最新的「御風飛翔」,她職業水準的精采筆觸讓她受歡迎的程度像飛一樣的躍進。那是她應得的獎賞,這樣有才華的能力本來就不應只是激起一點漣漪。我和眾多的魔獸板鄉民一樣,從此等待著她進一步的冒險。並且透過她的文字,讓一個月只能玩不到一張 150 元小點卡的我能夠奢侈的體驗一下那些自己無從經驗到的冒險點滴。

那些故事的角色性格都不同,但一個一個內心的刻畫與設定都一致地像是活在她的心底。正如她自己常常說的:我真的相信她是「被這些腳色吵到睡不著」才瘋狂下筆。有些人天生有這樣的特殊能力,她就是那令人妒忌的萬中選一。儘管她自謙只擁有「寫」這種能力。但,能夠清楚表述的架構幻想卻是多麼令人羨慕的能力。有多少人曾經在年少的時刻抱著小說做著文學大夢,卻在人生路口被迫走向現實的顧忌。筆,不練會頓。但多少人連練筆的機會都沒有。我常常看她狂飆的時候會非常希望那就是我自己。瘋狂書寫的本質就是一種存在的証明。多年來荒廢的文筆讓我連簡單的部落格日記文都寫不好。而發現 seba 讓我淺嚐書寫的味道,也喚醒靈魂深處那曾經的魂牽夢縈。

其實,我的閱讀口味一向清淡。也沒有那種能夠寫出重口味批判的勇氣。她的妖異奇幻驚悚等作品對我來說太重鹹,卻獨獨偏愛她的每一篇魔獸小品。可能是我太愛這個暴雪架構下的艾澤拉斯大地吧。從當初沒有心理準備的抱著魔獸爭霸三,一步步驚心動魄的踏入索爾、珍娜、阿薩斯與伊利丹的故事到現在部落與聯盟對立的世界。暴雪的故事緊緊的攫住我的心。我很愛那種崇尚力量卻易於墮落的人性描述,也因此造成遊戲中沒有真正完美英雄的事蹟。seba 很巧妙的利用冒險者的身分,模糊「暴雪正史」也交織出各個種族對立的仇恨與無奈的宿命。那些帶著工程眼鏡、信仰聖光的正義聖騎、與闇術打交道的術士美女、大自然的兒女夜精靈德魯伊、繼承悲苦世族命運的德萊尼薩滿甚至掄起雙刀、綁滿繃帶卻帥氣無比的伊斯利外星人(大心),在她的筆下都隨著艾澤拉斯的過去,背負著深沉的包袱與命運。但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笑鬧會哭泣。他們儘管活在燃燒軍團入侵下的外域,卻被活生生的性格牽引,或四處飄蕩或探索執念。殺戮著,也同時悸動著。

悸動著。是啊。談到悸動,seba 似有若無的筆精確的重述了男女邂逅的各式反應。所有的魔獸小說作品裡都盈滿著充沛的躁動香氣,這些元素讓人更加體會到角色們傳神的個性。愛情裡的悸動是多麼的美麗。那種微妙的情愫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喻,seba 的筆卻不偏不倚的直衝腦門,火辣辣的讓人回味起其中充滿酸甜苦辣的各式點滴。

這真是種讓人又愛又恨的魔力啊。我品著那樣香醇的酒感到微醺,唯有才氣縱橫又轟轟烈烈走過愛情,才有辦法製出這後勁十足的佳釀,讓所有人都陶醉不己。

當然,seba 編織野史的才華不僅如此。對魔化後麥迪文的描述精采的成為光與闇的背景,連暴雪都還未設定到的死騎與伊斯利也擁有令人拍案的設定。不過,分辨一個作家作品的好壞其實再容易不過,光是看她把通俗到俯拾即是的愛情編織的如此動人,便足已讓我豎起大拇指,深深的期待她架構下的艾澤拉斯點滴。

身為茫茫網海的一個小小書迷。我不敢說有什麼要求。但我相信隨著暴雪預定下的北域資料片開放,心有所感的 seba 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精采的故事。讓在這個真實現實世界中努力生活的我們,能夠偶爾奢侈的夢隨著她筆下的人物們,勇敢的完成他們在艾澤拉斯下那未竟完成的命運。

我因此深深的入迷,也真心的期待下去。

後記

兩年多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我是暴雪迷」暴露自己「宅女」的身分(笑)。這兩年來,雖然我其實根本說不上有時間在這個世界遊歷,這個虛擬的世界還是幫助我卸下了不少真實世界的壓力。在美國的這兩年,有時候我根本累到連原本自己喜愛的「偽文藝青年」興趣都無法繼續。虛擬世界用不大到腦筋,說老實話我很能夠體會那種不顧一切沉迷線上遊戲的心情,那個世界的確有這樣的魅力。

批踢踢魔獸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真實與虛幻的戰文。這種揉合社交、相對真實世界更為公平的虛擬世界,對青少年真的是致命的吸引力。有時候我會有一點慶幸自己在求學時沒有身處在誘惑這麼多的時代裡,現在的我能夠很自在的拿捏分寸,當年年輕的我或許理直氣壯的未必。

遊戲在我的眼中也是一種藝術的表示方式。歐美經典的史詩遊戲中常有著不輸給文學電影的深度涵義,很多我認識的資深遊戲迷都有著滿腹的熱情。遇到沒有瘋狂體會過遊戲樂趣的人我反而會為他們覺得可惜。不過線上遊戲的重點還是老生常談,平衡悠遊其中不容易,在人生中就跟各個課題一樣,我覺得都值得去學習。

僅以此雜文與廣大的魔獸迷共勉之。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上一篇文章的時候我提到翁景民教授,收到系上學弟的迴響,「看到妳提到翁教授我都快掉眼淚了。」他說。事實上,我寫到翁教授的時候自己是哭的停下來再繼續的。在網路上搜尋一些相關的新聞,更是令我感動萬分,同系畢業的小A看了也不禁鼻酸掉淚。Lizzy 曾經有一篇「老師說」令我印象深刻:「好的老師春風化雨,他們的教誨是常常是改變我們一生的關鍵。」我很感激我曾經遇到過翁老師,很幸運在大學時代修他的消費者行為,跟著他做專題,與辦活動時數次和他促膝長談。大學時他要大家看原文書準備考試,他的「消費者行為」所授知識讓現在在國外唸書的我仍然受用匪淺。身為他系上畢業的學生並同在行銷領域發展,我覺得有義務將一些資源做些整理,希望能夠讓一些正在轉戾點的朋友,想想翁教授溫暖的笑容,和他對我們的鼓勵與期待。

翁景民教授小傳 文/張文亮(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這篇文章的末了張文亮教授寫道:



「心中充滿盼望」這是景民最常講的一句話。...。如果他的一生是一首交響樂,末了的這六個月是樂曲最美麗的一段,連最後的休止符都令人感動萬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來不及帶十萬個靈魂聽到福音,這個使命,他的學生將為他傳遞下去!永不止息,充滿盼望。



我看了心中一動。我曾經非常羨慕唸天文學或是生命科學的人,科學家通常從科學中窺看上帝的奧妙,因而他們謙卑。因著對許多自我膨脹高知識份子的反感,我也曾經覺得念管理學真是對社會又沒貢獻又鳥。但是身為這領域的橋楚,翁教授卻是個發光發熱的人,給我們 - 他的學生 - 立下了最好的榜樣。

星空下飛翔的教授 - 翁景民教授最後的 197 天
星空下飛翔的教授 介紹 by Brian Wang

在此容我摘錄戴智彰牧師的信息分享



這本書是由張文亮教授,在翁教授患病之後,每次前往探訪他時所寫下的31篇代禱信集結而成。書中,張文亮教授形容翁景民教授身上藏著一張「寶藏圖」。...。但張教授始終相信,給翁教授這張藏寶圖的上帝,會指引他如何走該走的路,做該做的事。翁教授愈來愈忙,愈來愈有名氣。然而,傳福音始終是他最大的負擔,即使再忙,每週固定的學生查經,仍是他所看重的。就算在病床上,仍思念著許多未信主的學生,當他在與張教授談話時,他說:「我曾求神給我十萬個學生的靈魂。」然後看著張教授和他手上的筆,又說:「文亮,把這句寫下來,我至今仍求神給我十萬個學生的靈魂。」

張文亮教授在文中這麼說:「我知道他在眾人看不見的角落,會打開他的寶藏圖,檢查前往最終寶藏之前,所需經過的路。我也有一張寶藏圖,只是我們圖上所畫的路不大一樣。」



元智大學基督教概論 (學期892) - 基督教的人際觀 (講員:翁景民) 共兩集 mp3/rar影片檔下載

這段珍貴的翁教授影片是我在以上的網頁上找到的,如果你想看看什麼叫做「用付出生命的方式在講課」下載來看就對了。不過我測試幾次發現 mp3 還在,rar 影片檔不知是否檔案太大(各 300MB 左右)不大連的上,現在我還不大會用網路上的大容量免費空間分享,如果有載不到的朋友想看,請來信給我,我再想辦法傳給你。

景民最後的分享 文/張文亮

翁老師離世的最後 24 小時,仍然散發生命的光與熱。

認識你的一本書 - 聖經 文/翁景民 口述/徐淑貞 整理

對翁老師最重要的一本書。

超級小子 - 翁景民的故事 文/楊淑清

旁人眼中翁老師的故事。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一篇要死不活無病呻吟的聽音樂心得不小心驚動了各位好友,陸續收到許多關心的來信,讓我內心實在感動不已。各位不管曾經留言或是稍信來的朋友,請接受我最最誠摯的感謝,我實在沒有時間一篇篇的回留言了,但是每一位曾經的關心都成為遠方的最大的支持力量,真的,謝謝你們。

為了不要繼續驚動他人,趕緊來發表聲明一篇,其實我過的很好,唸 MBA 也沒有那麼糟啦。只是有時候我還是想罵罵那些矯揉造作的樣子(沒辦法,左派的血液在沸騰,果然是沒辦法改變的啊。)新的學期開始雖然一切都更加忙碌,但心理已經踏實了不少,在美國國際學生找工作不容易,但現在的我也已經沒有那麼驚慌,相信自己最後一定能夠找到工作,不管未來在哪裡落腳,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另外,MBA 的心得其實也有想過要寫。不過一直擠不出時間,上個學期想寫的東西很多但其實亂糟糟,現在陸續沈澱下來,希望能夠慢慢的把不同的一些觀點敘述出來。坦白說,談留學/MBA 生活的 Blog 隨便 Google 一下上千個,其中不乏每次看了都讓我吃吃發笑的歌功頌德或是我愛MBA好文(每次看的時候,我都會想著,天啊這些人真是天生的MBA啊。)本版版主天生反骨的左派個性是打死都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我想,就算再過十年有百分之零點一的機率我已經在某處成為事業有成的女強人,我也絕對無法被這套制度所說服。對我來說,加入 MBA 大軍不過是為了買一張進入遊戲的入場券,遊戲本身到底有多吸引人?遊戲中或遊戲過後能夠有多大的滿足?答案早已顯而易見,那些遊戲多美好的堂皇說詞不過是制度之下必備的合理化手段罷了。

最後,為自己無病呻吟的音樂心得作一點辯解。我是真的覺得 Trail of Dead 很好聽啊。可能是在矛盾的心境下聽起來特別有毀滅的感覺吧。某大師說明這是米國現在最具「無政府」思想的團,看來或許是正在被壓迫的環境下,我才能夠欣賞這種吶喊式的浪漫吧。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其實也是看到批踢踢小軟體版上「這才是我理想中的線上書籤系統」討論串的感想文,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紀錄書籤的方式,我自己覺得很好用啦,尤其是第二點,有圖說明喔。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落格這玩意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

停格一陣子想要重新開始寫些東西,只能望著更新後好用的Movable Type發呆,就好像好久不見的朋友重逢一樣,滿腔的話語卻不知如何說起,我現在的感覺也是這樣。

那天好友米小姐從中東回來,我們一起做了一個幾年前就一起作過的心理測驗--測試你的心理年齡。幾年前做的時候兩個20出頭的人竟然都是40歲的中年人,此時再一起做其實結果也差不多,她變年輕而成熟了,而我似乎更老成而不成熟!?看著結果覺得好笑,不管如何,能夠自在的在這個世界飛翔都是幸福的,而我似乎厭倦了重複看起來像是煩惱的煩惱,也許,停格本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我能夠抱怨的事情越來越少,也更可用包容的心情來看待生活上發生的一切。

這段時間,部落格也曾經無預警的消失,原因是部落格所寄宿的主機(http://www.cclo.idv.tw)經歷了硬碟的毀損,除了對常常來逛的好朋友感到抱歉,其實心中也忒平靜。兩個禮拜來看著closer大哥在百忙之中找出空檔來拯救硬體架設新系統,部落格重新開張變得比以前更好,現在我能夠使用這更新的系統,也真是無限感激!

總之,停格不見得是件壞事,留點空白喘口氣,世界,似乎變得更不一樣了。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w_orc

不講可能沒有人知道我其實是個遊戲迷。我玩遊戲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小學時代大宇出的第一代大富翁PC版(DOS 時代黑白畫面,還是用大磁片灌的喔。),任天堂紅白機和早期黑白機 Gameboy 當然也不缺席。之後陸陸續續進化到彩色32位元電腦的明星志願一阿貓阿狗一等(這幾款大宇出的國產遊戲真的還不錯玩!)。上了大學後把家中老 Dos 電腦升級成 Windows 系統,開始打大航海時代世紀帝國 AOE 等。雖然和一些高手級的玩家比起來我只能算小腳色,不過談起這些不管是角色扮演即時戰略還是模擬策略經營的經典遊戲,也有著通宵達旦為了破關熬夜的難忘美好回憶。

開始成為暴雪迷,是從大三時接觸 Blizzard 的暗黑破壞神(Diablo)開始。任何喜愛 PC 遊戲的朋友都知道這款遊戲堪稱經典動作 RPG 始祖,不僅上手異常容易,遊戲設計簡單有趣,Blizzard 提供免費的 server 供線上組隊和不間斷的維護更新也使得整款遊戲耐玩度十足。體會到 Blizzard 公司的用心,從開始接觸、瘋狂著迷的一兩年到後來工作後偶一玩之,暗黑破壞神遂成為我有史以來玩最久的遊戲。在寬頻網路還未普及的年代學校對面的網咖總是滿滿塞著高中男生,而角落裡卻總可以發現一個沉迷在暗黑破壞神中的女生身影。

因著 Blizzard 這家公司對品質的堅持,暴雪迷的等待總是永無止盡的漫長。在暗黑破壞神的年代,大型萬人線上遊戲已經開始流行,國外的 EverQuest 早就紅透半邊天,韓國的天堂等線上遊戲透過代理也在台灣造成一股線上遊戲風潮,不過 Blizzard 卻只是老神在在的籌劃他們的即時戰略經典魔獸爭霸三,然後稍稍透漏他們永遠不公佈上市時間的「五年計畫」(可能不只)線上遊戲。因此,暗黑破壞神之後我只能藉著魔獸爭霸三了解 Blizzard 勾勒出的奇幻史詩歷史,儘管魔獸爭霸三也是難得一見的好遊戲(沉迷度絕對不會比較少),但是暴雪迷對 Blizzard 的信心有著最終最大的期待 - Blizzard 的萬人線上遊戲 World of Warcraft。

終於,World of Warcraft 在美版推出一年餘,韓版大陸版都早先台灣玩的如火如荼之際,台灣中文版經過智冠的代理終於在10月5日公開測試了。暴雪迷如我早就在公測之前做了所有必要措施(包括買好遊戲光碟攻略等),迫不及待的加入這個讓我望穿秋水了五年的遊戲行列。到現在公測已經第五天,我只能說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每天在遊戲中持續不斷的發現新的創意與驚奇,也在遊戲中處處體會 Blizzard 結合過去在暗黑破壞神與魔獸爭霸三經驗構築線上遊戲帝國的能力和用心。也許這款遊戲在 Blizzard 的手中再也不只是一個「game」,才是它真正可以那麼大受歡迎的最大原因吧。


相關網站:
魔獸世界台灣官方網站
World of Warcraft - Blizzard Official Community Site

PS:
雖然 wow 有相當美型的 Night Elves,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如圖所示的 Warcraft 代表 Orcs 喔。:)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從來都不是個棒球迷。雖然曾經去過球場看過幾次球,每次轉播的時候也陪著棒球迷男友看球,但是我從來感受不到棒球的魔力。我知道基本的規則,也認識大概的球隊和球員,也許是沒有支持或固定的球隊,沒有像資深球迷一樣的背景知識可以細數歷史,我看到全壘打和三振的反應,其實和看無聊的八卦新聞感受差不多。

這一切從今年的4月30號開始有了改變。從那天晚上熬夜看批踢踢駭客版轉播開始,曾經說出「這一堆人跑來跑去到底有什麼好看的」的我,成了忠實的MLB棒球迷,王建民上大聯盟,真是台灣的驕傲。千言萬語也比不上這個單純的感動讓我更願意瞭解更多,這一個多月來我仔細讀了所有職棒雜誌,看棒球版與大聯盟網站,房間貼滿了王建民的海報,固定每一場比賽為王建民加油。我很感激這個小我一歲在美國奮鬥的小兄弟,這一個多月來他優異表現帶給我的感動,已經比原先期望的多的太多,現在的他每一步向前邁進,都為台灣寫下台灣選手在MLB的歷史。

何其有幸我們恭逢其盛,不用像雜誌上的老球評「等了三十年,看到王接受全場鼓掌的畫面,淚水盈眶的重複看了三遍」,王建民的棒球,為台灣混亂的社會注入了清新的暖流,也舒緩了這個深受戰爭恐嚇威脅的小島上的暴戾之氣,連結了因為政治操弄而冷漠分裂的人心。

現在對我而言,棒球不再只是原先印象中的「棒球」,而是真正令我熱血澎湃的一項美好競技。除了為王建民加油外,我想我真正的喜歡上了這項運動,因為王,我懂得體驗更多這個世界單純的美好,由衷的心存感激。

台灣人心目中的 Tiger Wang! 我們永遠都為你加油!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到大都在台北生活,從幼稚園念到大學,所有的學校都在離家15分鐘可以到的了的地方,毫無疑問的台北就是我的鄉愁,在這個城市中穿梭就是我最自在的時候。

1. 誠品音樂敦南店+誠品書店:到誠品音樂挑CD彷彿是每週必備的儀式,站在視聽機前快速聽完一張專輯,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然後走到二樓書店晃晃雜誌區,再走到第下一樓的田中家買一盒原味泡芙帶回家。

2. 台大公館周邊:從羅斯福路到新生南路的L型地帶遍布騷人墨客的居所,最喜歡從汀洲路尾的The Wall開始,一路晃到大學口吃吃小吃(大腸包小腸、易牙居、割包都是好選擇),手拿一杯青蛙撞奶再晃到impo看看台灣少見的珍稀CD,離開的時候不忘心滿意足的帶走一本T-MAG。

3. 師大路書店、夜市:從羅斯福路一路過去右轉師大路,又是另一處人文氣息的所在。晃晃政大書城、水準書局撿便宜書,然後走進師大夜市,許家水煎包、燈籠滷味都是好選擇,然後信步晃至附近的咖啡館歇腳清談,泰順街的Morelax裡有最親愛的音樂夥伴。

4. 通化街夜市:通化街的小吃從小吃到大,各老攤都是難忘的口味。臨江街的東京鐵板燒、魯味、通化街米粉湯、蚵仔煎、粉圓綠豆都是我的最愛。

5. 忠孝東路四段+216巷+延吉街:從八德路轉延吉街,一路殺到216巷沿途個性小店與美食林立,吃碗東區粉圓再沿著忠孝東路從明曜百貨、SOGO晃到微風廣場,沿途彷彿走在東京銀座,是超級過癮的時尚逛街所在。

6. 光華商場:拜台灣是個科技島所賜,這裡無疑是全台北花費最少而快感十足的好地方。實惠的二手書籍與日劇/電影/卡通光碟,琳瑯滿目最新最好的科技玩具,少少花費就可以帶來大大的滿足。

7. 台北車站新光三越周邊/重慶南路:新光三越後面光南一帶是唱片行激戰區,在這裡晃晃光南玫瑰大眾亞洲唱片,想買的CD絕對不會買貴,拎著戰利品走到南陽街,吃吃米粉湯臭豆腐喝喝珍珠奶茶,再至重慶南路逛逛特色書店,又是一次滿載而歸之行。

8. 電影院:西門町國賓、京華城喜滿客、長春路學者影城:這三家是我最常去的電影院,遇到期待已久的史詩鉅片(魔戒)或是科幻動作特效片(Matrix/Harry Potter)一定到國賓排隊。一般電影或是殺時間就去喜滿客或是學者,一來片子選擇多可以到了再挑,二來吃飯問題都好解決,喜滿客美食街不錯,學者後面伊通街也有許多好小吃,兩家的爆米花都很好吃,附帶一提喜滿客的座位相當舒服,Slogan名副其實--The best seat in town!

9. 好吃涮涮鍋店:連鎖店林立開始,涮涮鍋不知何時已經成為台灣人民的平民美食。簡單、方便、美味、選擇多樣化、食材新鮮豐富、價格平易近人,大街小巷都充滿了這樣優點多多的涮涮鍋店。想大快朵頤又懶的找餐廳時,涮涮鍋店是最好的選擇。另外,涮涮鍋慢慢吃特性也令人容易放鬆,很適合人少的聚餐。錢X之類的連鎖店,飯後的甜點不管是紅豆湯綠豆湯,也都相當冰涼好喝。

10. 我家:有時候哪也不去,窩在家裡就是最幸福的時候。倒一杯爽口飲料,坐在電腦前邊聽音樂邊瀏覽網頁,輕易的可以耗掉一個下午,累了鑽進溫暖的被窩,天堂就在眼睛閉上的時刻瞬間來到。

台北當然不只這些地方,成為新地標的台北101華納威秀周邊,天母商圈周邊,遼寧街夜市平價海產攤、松山火車站五分舖商圈、淡水漁人碼頭的夕陽與陽明山北投烏來的好湯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遺珠之憾。充滿活力的台北時時刻刻都在改變,而我想我還是會毫無保留的,跟著這個城市的脈動繼續前進。

Technorati Tags: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和好友米多力聊天提到最近都沒寫個人感言,我笑呵呵的回答她因為工作實在乏善可陳,沒啥好寫。而且不久後就要展開苦讀計畫,所以對辦公室腥風血雨,採取敬而遠之的不聞不問態度。

這些雖然都是事實,不過自己回首這三年多,突然油然而生一股感恩之情。三年多來我從尋職開始就跌跌撞撞,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我這三年來最好的寫照,十之八九在職場上發生的事情,都沒有辦法如我所願,林林總總包括找不到想要的工作,遇到各種各樣的豬頭老闆,甚至連好不容易有人賞識提拔,也在政治的運作下化為烏有。我從什麼都不懂的天真社會新鮮人,漸漸的學會了察言觀色與進對應退,雖然沒有辦法操弄政治呼風喚雨,也學會謹守本分保護自己。

我有數不清的理由可以怨天尤人,可是回過頭來看這一切,突然覺得無限感恩。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8 Sat 2004 18:02
  • 熱情

昨天和同事M 閒聊,談到對工作的熱情,令我驚訝的是過去十分有理想抱負的她說「想通了」,最近不久才結婚的她肩上落下的是更多對家庭的責任,對於工作,我們共同的心聲:「也不能說熱情不再,但要真正的實現理想,好大的一步呀。」

我忍不住想到前幾天在羊男實驗的咖啡館看到的這篇文章,「對!我們太強!」網路與資訊發達帶來的進步是我們身上的武器,對於這點我身有同感,卻不免替故事中的「工作怯志者」學弟感到悲哀,事實上,不只還未踏入職場的「工作怯志者」,整個職場環境裡也都充斥著「工作怯志者」,太多的豬頭老闆用種種的手段扼殺了年輕人的夢想,因為當年豬頭老闆們也不是靠「能力」這麼爬上去老闆的位置的,有所體認後,最好的狀態下只剩下「自信」猶存,但「熱情」不再!

靠著「我們太強」的自信能掙得什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坦白說我還是不知道,大學畢業就無所畏懼出來闖蕩的我,不要碰到小人背地捅一刀就算萬幸,還能談到什麼發揮理想所長?理想遭豬頭老闆扼殺無法發揮的狀況哪個上班族不是習以為常,企業管理中開放授權文化的重要性永遠只是口號?

試問一下,身邊中哪個上班族朋友,再過了工作蜜月期後真的存在對工作的熱情?就算有也是少數得到好老闆給予發揮空間的幸運兒,這難道還是個人自身能力的問題?多少原先有理想抱負的人,不是埋沒了自己的才能甘於屈就,就是在層層受挫後失去了原先的熱情。那些教人「樂在工作」「對工作有熱情」的書,實在都應該丟到垃圾桶去。

當熱情不再,被包裝成有趣的具發展潛力的工作,就很實際的還原為原來的面貌,變成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生活中本來就有太多美好事物值得去追尋、有太多令人掛心的責任值得分心,轉移對工作的「熱情」,是多麼的理所當然與輕而易舉。

所以,熱情,最後剩下什麼?

哈哈,什麼都不剩囉。其實,這也是人性。嘿,還不快買大樂透去。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6 Sun 2004 02:11
  • G-MAIL

我終於拿到G-mail了,在此大力感謝Singlenoble熱情贊助。

故事一波三折,那時看著老鼠會mail努力的增長,雖然也不缺mail用,卻也想弄一個來玩玩(這果然是人性)。某天得知小O有了Gmail後便不忘叮嚀有擴打要分給我,結果她寄了兩次,一次到公司信箱,一次到Hotmail,我都沒有收到。

我想,緣分這種事情強求不來,所以也沒有謀求特別援助了。直到有一天看凱洛擴打多到毫不在意的樣子,所以也留個言要,不幸,Hotmail還是沒收到。

奇怪,難道是Hotmail跟GMAL是世仇嗎?老是收不到,這次趁著好心人singlenoble的大力協助,送到垃圾信很多卻幾乎不掉信的Hinet信箱,我才如願收到G-mai invitation。

說真的,那麼大的信箱到底要幹嘛?我也不知道,不過看很多人也不知道,所以一堆新奇利用Gmail的奇怪玩意紛紛出爐,「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真是一點沒錯。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了它。如果你想找台北人的故事,這本書實在相當合適。

它不是新書,幾年前出版時紅極一時,捧紅了作者,家裡也出現了一本。這種故事在台北太多了,暢銷作家的書不見得好看,因此心存保留。幾年後隨手抓到,朋友正好在咖啡店工作,那我也來看咖啡店的故事好了。

一口氣看完,前半段相當好看,濃濃的都會氣息,孤寂矛盾纏繞下的友情,佐以台北市當成背景音樂,令我這個台北小孩備感親切。裡面的年輕人清談令人再熟悉不過,雖然跳脫不出哲學的創意,寫成小說看倒是十分過癮,人物刻畫生動,每個人物都容易找到現實生活的影子,彷彿週遭朋友躍然紙上,活靈活現。

後半段從馬達加斯加島開始,故事急轉直下,描述手法但見虛無,也無交代太多是非,自己揣測著迅速看完,感到十分荒謬,也許是表現的問題,與前面人物的性格塑造的銜接並未有一氣喝成之感,想來是作者心境之故,刻意保留這並不討喜的結束。

看完了。娛樂效果很強,但說到要思考什麼卻談不上。我想,在心境上我已經老了,覺得人生不必再想那麼多,或許小說更能反映人生,但現在的我更寧願看完一本熱血的One Piece/Hunter後哈哈大笑,伴著著eNVy的爆裂嘶吼而覺得心中充滿平靜。

So?套句好友小林的話,「從衝勁十足的光芒到現在溫潤的光澤。」謹以此書的小心得為這數年來的成長與掙扎的心境畫上句點吧。

cloud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